抗菌防霉檢測的原理是通過將抗菌樣品緊貼在接種有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瓊脂表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培養,觀察樣品周圍有無抑菌環或樣品與瓊脂的接觸面有無微生物生長來判斷樣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當有抑菌環或樣品與培養基接觸表面沒有菌生長,說明有抗菌性能。抑菌環越大,說明紡織品與抗菌劑結合的越不牢固,抗菌性能耐久性越差,當抑菌環的直徑大于1mm時,抗菌紡織品的抗菌劑為溶出型,當抑菌環的直徑小于1mm為非溶出型;當沒有抑菌環,但樣品接觸面沒有菌生長,該紡織品也有抗菌活性,而且抗菌性能具有較好的耐久性;當沒有抑菌環,而且接觸面長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長時,則樣品沒有抗菌活性。
檢測測試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菌懸液均勻涂布于固體培養基表面,并將樣品貼于含有一定量細菌的瓊脂培養基表面,培養一定時間后,觀察在樣品底部及周圍細菌的生長情況,稱為混菌培養法;另一種是用接種環挑取一定濃度的菌液在瓊脂平板培養基上劃線,再將樣品貼于瓊脂表面,培養一定時間后,觀察細菌在樣品底部及周圍的生長情況,稱為劃線法。
注:抑菌率指作用一定時間后試樣與對照樣的菌數減少率;殺菌率指試樣作用一定時間后的菌數與“0”接觸時間菌數減少率;抑菌活性值指對照樣和試樣作用一定時間后菌數的對數值的差值;殺菌活性值指“0”接觸時間菌數對數值與試樣作用一定時間后的菌數對數值的差值。
抗菌防霉檢測方法包括試樣(包括對照樣)制備、消毒、接種測試菌、孵育培養、接觸一定時間后對接種菌進行回收并計數,它適用于非溶出性和溶出性抗菌整理織物。該法的優點是定量、準確、客觀,缺點是時間長、費用高。
檢測中根據測試菌液接種到試樣上方式不同又可分為振蕩法、吸收法(浸漬法)、印跡法、奎因法、轉移法等。根據回收菌檢測方法又分為平板培養法和熒光分析法。熒光分析法由于不需要平板培養計數,直接測定洗脫液中的細胞含有的ATP含量,根據ATP的含量計算抑菌率和殺菌率,縮短了測試時間(可減少40h),提高了工作效率。